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研發,在20世紀也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于21世紀初呈現出接近實用化的趨勢,例如谷歌自動駕駛汽車于2012年5月獲得了美國首個自動駕駛車輛許可證?,F今,自動駕駛技術已在人工智能和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下逐漸成為業界焦點。各大互聯網科技巨頭、大型傳統車企、技術型創業公司各自依托其資金、科技、渠道資源等優勢,紛紛抓住產業升級機會,切入自動駕駛領域。
什么是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將人對汽車的駕駛控制,轉移到汽車對自身的控制方面,主要涉及感知、決策、執行三大環節。
感知環節相當于人的眼和耳,主要通過車載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達等各類車載傳感器在行車過程中完成對環境及車輛的感知、搜集周圍環境數據并將其傳輸到決策層;決策環節相當于人的大腦,主要通過操作系統、芯片與計算平臺等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實時處理并輸出相應的操作與指令任務;執行端則相當于人的四肢,將接收到的操作指令執行到動力供給、方向控制、車燈控制等車輛終端部分。
根據智能化程度我國對自動駕駛進行智能分級,一共分為L1-L5五個級別,不同等級對應不同智能化程度,等級越高,智能能力越強:
在L1L2級的時候,其實均為輔助駕駛,這兩種級別是系統能夠根據環境信息去執行轉向或者加減速中的交通控制項操作,其他操作仍然需要人工干預去駕駛完成;
到了L3級的時候,為有條件的自動駕駛,這個時候系統能夠完感知到外在環境的變化,去根據傳感器接收到的外在信息,根據系統請求,去完成自動駕駛的能力,這個時候駕駛人需要提供適當干預;
到了L4級為高度自動駕駛,系統完成所有駕駛操作,特定環境下系統會向駕駛人提出響應請求,駕駛人可以對系統請求不進行響應;
只有到了L5級才為完全自動駕駛,這時候系統可完成所有道路環境下的駕駛操作,不需要駕駛人介入。當達到該級別后,汽車也將轉變成智能化機器。
目前我們國家自動駕駛水平大部分都還是在L2向L3級別之間比較普及。
自動駕駛發展現狀
2016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正式提出發展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并將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隨后,各地積極推進高等級自動駕駛車輛的商業化應用,開放測試道路、出臺管理細則,推動無人駕駛技術進步和商業化落地。
目前我國共有8714家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廣東省以2610家企業數量高居第一,江蘇、山東分列二三位。2020年,自動駕駛相關企業新注冊1437家,同比下降13.8%,今年一季度新注冊285家,同比增長17.8%。從華為、中興、大唐等通信領域的企業到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再到四維圖新等創新型企業,均已布局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技術。
中國的自動駕駛發展保持與國際并跑的態勢,國內自動駕駛發展從地域上看,產業發展集中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技術領域涵蓋了ADAS、駕駛解決方案、成車機器人制造、雷達傳感器、行車系統和算法、地圖和導航等方面。從商用化現狀可以看出,這些企業還處于技術研發階段,跨界和整合使產業鏈進入了深度合作期,優勢互補可以讓企業和整個產業向好發展。
未來十年,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以及私家車的普及,將推動整體共享出行市場發展;加之消費者日趨習慣共享出行服務,整體人群滲透率將逐步提升,參與者和參與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汽車智能化發展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將會推動無人駕駛車輛的滲透。
自動駕駛未來趨勢
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就《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出,為適應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趨勢,鼓勵和規范自動駕駛汽車在運輸服務領域應用,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在系統梳理總結自動駕駛汽車試點示范運營情況的基礎上,對自動駕駛落地過程中自動駕駛車輛的路權、數據安全、車輛保險等關鍵問題作出了規定。這標志著我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也將進一步豐富自動駕駛落地場景并推動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并提高社會的接受度。
在自動化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動下,汽車產業大改革成為必然趨勢,信息通信、汽車行業的融合成為必然之舉。作為體現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產品,自動駕駛汽車是國民經濟潛在增長的新代表,也是國家工業制造領域與新技術融合的表現。當前,智能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且隨著該類汽車的滲透,未來汽車市場中無人駕駛汽車的比例還會持續增加,十四五時期將會是國內自動駕駛市場發展的關鍵階段。特別是在該領域突破技術瓶頸之后,必然會取代更多的封閉路網地區,無人化港口、貨場也將成為主流趨勢,景區擺渡車輛將以無人駕駛為最終形態,為游客帶來更新穎的體驗。城市公共建設中,初期,自動駕駛公共汽車、出租車、私家車會在道路上混行,后期或將形成自動駕駛車輛獨占路權,非自動駕駛車輛不允許上路行駛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