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倍增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2月17日
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倍增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質擴量增效,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圍繞打造“三地一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分類指導、上下聯動,以優質企業梯隊建設為抓手,打好創新驅動、補鏈強鏈、數字賦能、要素集聚、環境優化組合拳,做優做大做強專精特新企業群體,加快制造強省建設,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提供堅強支撐。
(二)主要目標。拉高標桿,奮勇爭先,到2025年實現專精特新企業梯隊“3個倍增”,即: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000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500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達50家。
二、重點任務
(一)梯度化培育優質企業群體。
1.催生更多市場主體。大力開展“創業安徽”行動,發揮創客中國、創響中國、創新創業安徽賽區大賽及贏在江淮等創業創新平臺作用,培育更多創新型企業,對獲獎項目給予投融資方面支持,孵化一批專精特新企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知識產權運用,支持高??蒲腥藛T等重點群體運用專利創新創業。(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圍繞十大新興產業“雙招雙引”,吸引更多龍頭企業、重大項目、高端團隊加速集聚。(十大新興產業推進組專班,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實施“五企”培育工程。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成長路徑,每年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2000家,遴選省專精特新企業500家,對省培育認定的專精特新冠軍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8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稱號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200萬元,鼓勵各地對省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給予獎補。對遷入安徽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200萬元。(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著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3.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充分發揮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大硅谷”、“中國聲谷”等創新平臺帶動和轉化作用,鼓勵專精特新企業建立企業技術(工程)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創建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鼓勵各地出臺配套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鼓勵專精特新企業加強產業關鍵技術和核心環節專利申請,爭創更多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示范企業,并按省相關政策給予獎補。(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實施補鏈強鏈工程。編制“重點領域補短板產品和關鍵技術攻關指導目錄”,鼓勵專精特新企業與強院強校強所合作建立實驗室,積極參與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競爭賽馬等科技攻關。發布“工業強基任務表”,每年滾動實施“工業強基”項目100個。(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推動新產品首購首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研發高附加值新產品,每年開發省級新產品500項以上。落實“三首一?!闭?,加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應用和政府采購力度,每年評定首臺套裝備200項、首批次新材料40項、首版次軟件100項左右。列入《安徽省三首產品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的產品投標時,招標單位不得提出市場占有率、使用業績等要求,不得超出招標項目實際需要或套用特定產品設置評價標準、技術參數等。(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數字化賦能提質降本增效。
6.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細分行業頭部企業建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原料供給、設計開發、生產營銷、售后維護等環節,建立產供銷一體化運營新模式。落實省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對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引導專精特新企業用戶上云上平臺,每年新增“皖企登云”企業6000家。對幫助我省中小企業具體實施上云上平臺等項目的服務商,按照服務中小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擇優給予一次性獎補,最高100萬元。(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7.提升數字化轉型能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對照國家數字化轉型新型能力體系標準開展評估工作,對評估等級在3A、4A、5A級的企業,省級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100萬元、150萬元。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內外網改造升級,支持以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工業PON(無源光網絡)、5G等技術,以及新型工業智能網關、智能邊緣計算設備等改造升級企業網絡。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和平臺服務商開展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分類分級工作,省級按照不超過項目投資額50%的比例給予一次性獎補,最高100萬元。(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8.打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標桿。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四化”改造全覆蓋,省級按照項目設備購置額的10%給予獎補,最高500萬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使用輕量化的數字產品或服務,每年培育技術改造示范線100條,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8000臺左右,打造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200個左右,并按省相關政策給予獎補。加快構建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位一體”綠色制造體系,加強新產品、新裝備、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對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制造名單企業實施的綠色化改造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到2025年,新增國家綠色工廠50家以上、省級綠色工廠300家以上。(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運用資本的力量助力企業發展。
9.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完善統計監測及績效考核制度,推動實現制造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占比逐年提高。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專精特新貸”“無還本續貸”“信用貸”等信貸產品。持續開展“十行千億萬企”融資服務專項行動,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名單推送共享機制,鼓勵合作銀行每年安排不少于400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重點支持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融資。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中小企業以應收賬款擔保融資,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應當自中小企業提出確權請求之日起30日內確認債權債務關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保監局,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0.發揮投資基金引導作用。發揮省“三重一創”“專精特新”和十大新興產業等政府性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設立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二期,吸引集聚社會資本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鼓勵各地堅持以基金為紐帶,推廣“投資+招引”“融資+融智”等模式,引進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投資集團公司,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加快上市孵化培育進程。建立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提供上市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力爭5年新增專精特新上市企業50家以上。推動省“專精特新板”擴容提質,助推企業對接更高層次資本市場,對省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板”掛牌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建立與北交所戰略合作關系,設立北交所安徽服務基地,推動安徽四板與新三板精準對接,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按照省首發上市獎勵政策標準給予獎勵。(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安徽證監局、國元金控集團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優化要素資源配置。
12.著力保障生產要素。建立資源要素配置優選機制,對專精特新企業優先給予土地、能耗、排放等要素保障。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建立分類管理機制,對A類企業正向激勵,在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方面優先配置。(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等,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3.拓展企業發展空間。鼓勵在產業集聚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工業園區、特色小鎮等產業平臺布局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打造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公共服務便捷優化、社會服務高效集成的現代產業社區。到2025年,累計建設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200個以上。(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強企業人才供給。大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引才育才聚才,鼓勵各地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技術研發負責人、管理團隊核心成員、藍領工人列為高層次人才,在租賃住房保障、購房補貼、住房公積金貸款、經營貸款、崗位補貼等方面配套相關優惠政策。落實國家支持企業穩崗擴就業政策,鼓勵專精特新企業與高校及技工院校簽訂緊缺工種技能人才定向培養協議,按月向定向培養生發放在校學習補助,由企業所在地政府給予對應補助。(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
15.助力企業開拓市場。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和安徽工業精品培育行動計劃,每年培育“三品”示范企業100戶以上、安徽工業精品100個以上、省級新產品500個以上。舉辦專精特新企業與龍頭企業配套合作對接活動,構建“頭部企業+中小企業”產業鏈生態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參加世界制造業大會等各類專業性展會,組織舉辦“皖美制造 暢行全球”展會活動,對省專精特新企業參加廣交會等境內外展會給予傾斜支持。引導企業參加“精品安徽 皖美智造”央視宣傳系列活動,省、市財政分別按50%、30%給予宣傳推廣費用補助。(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6.增強公共服務功能。完善省“1+16+X”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體系,每年開展各類服務活動1000場以上,服務企業10000家以上,對國家級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給予100萬元獎補。加快“皖企服務云”功能迭代,遴選優質服務資源入駐,完善政策直達、訴求辦理、線上融資、企業信用等功能,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專精特新企業管理咨詢與診斷活動。鼓勵專業化服務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維權、質量認證、法律維權等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司法廳、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培育高素質企業家隊伍。組織專精特新企業參加資本市場和工業互聯網等專項培訓。實施“新徽商培訓工程”,加大新生代等企業家培養力度,開展專精特新企業高管訂單式培訓。鼓勵各地組織專精特新企業領軍人才赴發達國家學習。弘揚企業家精神,落實徽商服務卡、江淮優才卡等禮遇服務事項,形成愛護企業、愛護企業家的濃厚氛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18.強化組織保障。省發展民營經濟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全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工作,強化監測調度、考核評價,將各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納入省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各地要建立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協調推進機制,精準制定支持政策。(省發展民營經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9.落實財稅政策。統籌利用現有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及有關產業政策資金,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全面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類減稅降費政策,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鼓勵各地出臺降本減負、援企穩崗等助企措施。(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稅務局,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0.營造良好環境。開展“專精特新千企行”活動,各地為每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配備1名服務專員,推行頂格服務企業機制,堅持“好時不擾、難時出手”,表格化、清單式協調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問題。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挖掘專精特新先進典型,講好專精特新企業家故事,努力營造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濃厚氛圍,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質擴量增效。(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