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移動互聯、IoT及AI的飛速發展和普及,生物識別的應用深入到各種細分領域,也必將滲透進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在與諸多行業應用深度融合之后,生物特征識別作為基礎性支撐技術,無孔不入。
生物特征識別市場持續拓展
隨著生物特征識別核心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以及硬件技術(計算平臺及生物特征傳感采集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物識別產品及應用愈加豐富和多樣化。移動互聯、IoT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的滲透程度,網絡應用尤其數據保護、在線支付、線上公眾服務等場景,已全面導入生物識別技術。借助生物識別技術,實現了對線上使用者身份的高安全認證,行為數據精準采集,以及有效信息的分析挖掘,使其應用功能和效能的迭代更加快速和高效。
不斷豐富細化的端/邊緣設備,搭載各種生物識別技術,經由云端處理配合,形成端/邊緣采集識別+云端處理/訓練/存儲這樣的架構模式,仍然會是未來幾年生物識別行業產品和系統的普遍形態。
生物識別諸多應用領域中,安防應用仍然是大頭和主流。無論是安防巨頭、傳統生物識別廠商還是新近崛起的CV獨角獸們,都將安防擺在最重要的產品和應用方向。對生物識別技術而言,解決安全問題是其研發的初衷,也是其最佳的應用落地場景。
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工廠、智慧校園、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慧商業及零售……,針對這些智慧工程涉及的安防應用,廠商們研發推廣的產品和系統也最為豐富。另外針對個人消費領域,除智能手機外,近年來生物識別技術已被引入更多的個人消費品應用中,消費類應用異軍突起。指紋識別技術因為體積小功耗低,成為這些個消品集成生物識別技術的首選。過去幾年,集成了生物識別技術的個人消費用品市場已開始快速崛起,單品達到百萬級年出貨量的已不鮮見,顯示出極大市場潛力。
目前,生物識別技術已經深入普及到諸多的產品集成和行業應用中。
人臉識別產業爆發式增長
從統計數據來看,近兩年人臉識別產業爆發式增長,主要得利于國家高度重視人臉識別產業落地的發展,出臺多項政策助推產業發展。
國家密集出臺了《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賬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給人臉識別普及打開;其后,《安全防范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系統技術要求》、《信息安全技術網絡人臉識別認證系統安全技術要求》等法律法規,為人臉識別在金融、安防、醫療等領域的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掃清了政策障礙。
同時,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寫入國家政府報告,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細分領域,國家對人臉識別相關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斷的加大;2017年12月發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則具體規劃“到2020年,復雜動態場景下人臉識別有效檢出率超過97%,正確識別率超過90%”。
眾所周知,國內格外重視公共安全,對新技術新產品應用需求強勁。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人臉識別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利用人的個體面部特征的區別,實現對人員身份特征識別?;谶@項優勢,人臉識別在公安業務領域表現出了巨大功效。
在最初的公安應用中,利用人臉檢索系統,將目標人臉輸入到系統中,系統將自動在海量人口數據庫中進行查找比對,列出前若干名相似的人員信息。然后再通過人工干預的方式,對系統結果進行篩選,得到目標的真實身份。
另外,隨著人臉識別精度的提升,公安行業人員布控逐步在業務中得到應用,通過在一些重要的通道出入口,部署高清探頭,專門用于抓拍經過的人臉并傳送給后端系統,后端系統將人臉圖片與所關注的人臉庫(如在逃嫌疑犯等)進行逐一比對,當發現有目標與庫中人員相似度超過設定閾值時,系統自動提示相關人員采取措施。
近年來,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在安防行業掀起了一波人臉識別的熱潮,眾多廠商紛紛推出了相關產品,例如考勤、門禁以及智能視頻分析領域。目前,人臉識別在考勤/門禁領域的應用最為成熟,另外,安防作為人臉識別最早應用的領域之一,其市場份額占比在30%左右。
除了公共安全領域,在互聯網+環境下,社會經濟的融合度不斷提升,O2O、P2P、B2C、B2B等各種形式的網絡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網絡經營的重要支撐性技術平臺是網絡支付,而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網絡支付安全的重要保障,被廣泛應用于企業和個人領域。
當前,隨著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進入大規模試點階段,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代表的生物特征識別作為實現城市安全、生活便利的重要支撐技術,將隨著智慧城市的大規模建設,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逐步落地,可以說人臉識別的全面應用時代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