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能一直處在風口上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科技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的改變,智能家居雖沒有普及大眾,但其影響力和賣點卻不容忽視,尤其是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從幾百元到兩萬元,智能化投入大幅增長
近來,南京的諸多開發企業幾乎都將智能家居系統的引進或升級當做自家新品發布的一道“王牌”。智能化有效提高了社區、家庭生活的品質成為行業內不爭的事實。
“幾年前,讓開發商接受智能家居是很難的。即便是達成合作了,每戶的預算也僅有五六百元。如今,有些房產項目里面智能家居每戶的預算已經達到了15000元,更有甚者突破了20000元。從地產商到消費者,智能家居行業的接受度變得越來越高。”南京物聯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CEO朱俊崗表示。
專家們指出,以前使用電器需要參閱說明書,對于老年人、小朋友而言,往往這類新產品的操作很難上手。AI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得交互技術得到極大的改觀,現在可以用語音來完成對家電對智能家居的操控。
另外,隨著AI技術在智能家居智慧社區領域的深度融合,小區的門禁能自動識別業主和陌生人,能對有異常行為的人進行預警。這些操作都可以在人體不被感知的情況下無聲無息地進行。人們對于智能化家居的接受范圍在擴大,正因為如此,開發商在這方面的預算與投入也在大幅增長。
從屋內到屋外,社區智能化還在“概念”階段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在2015年已經達到7500億元。今年,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實行“三步走”發展戰略。
權威專家和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物聯網產業爆發式增長已為時不遠。而智能家居無疑會從加速發展的物聯網產業中得到不少利處。 有數據顯示,2015-2016年期間,國內至少有100家房地產開發商在500個地產項目實施整體智能化或者智能化樣板間。2016年,智能地產和智慧社區進入了高成長通道。
“雖說智能化住宅相比早前有了很大進步,隨著運營商、地產、家裝等公司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智能化住宅的推進速度,但整體上還存在產品不夠系統、智能技術也有待成熟、體驗效果一般等諸多問題,再加上消費意識的滯后,普及程度還不高,即便應用智能住宅也以局部智能為主,如側重照明、安防、家電等剛需性相對較強的部分。”南京物聯傳感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振平用“普及有限、前景可期”來形容行業的走勢。
從人工到智能,服務仍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專家們普遍認為未來智能化在住家、社區生活中的地位將從可有可無變成一種新型的“剛需”。技術的融合使得智能家居、智慧社區不斷朝真正“智能”的方向發展。
“我們曾經研究過智能化技術未來的趨勢,比較值得關注的是泛聯接 ,這包含了家庭系統化連接,家庭與社區半開放式連接(家庭需要隱私),社區與周邊服務的連接,如超市、餐館等等。另外,還有人工智能、語音交互、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方面。” 劉振平告訴記者。
在劉振平看來,智慧社區體系中,智能家居產品只是基礎,服務是關鍵的一部分。一方面,智能家居的一個關鍵是技術,還需要專業人員進行運維,同時智能家居是一個系統,后期需要設備添加;另一方面,其他延伸服務同樣很關鍵,比如大數據服務,特別是在智能樓宇、辦公等方面,通過系統的大數據分析處理才能為用戶提供節能解決方案。
物業升級,個性化或成物業服務新趨勢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迅速發展,買房人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而曾經被忽視的物業如今成為買房人考量的重中之重。一位買房人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物業服務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居住舒適度。
業內人士指出,很長一段時間內,買房人并沒有把物業管理和房產的增值聯系起來。實際上作為房產的增值服務,物業管理的優劣可以很明顯地體現在房子的價值上。隨著更多的購房者開始關注物業的質量,對物業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強。
業主維權意識增強,物業公司壓力大
在過去,亂占車位、車輛失竊、房屋漏雨等鬧心事發生時,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業主往往只能忍氣吞聲,甚至一氣之下選擇“不交物業管理費”的下策。近年來,小區業主們自發成立業主委員會已不再是稀罕事,業主委員會代表了業主的利益,起到監督物業管理公司管理運作的作用。記者發現,業主要求更換物業的新聞開始出現在各大媒體頭條上。
近日,南京市房產局啟動“業主議事系統”試點。據了解,“業主議事系統”搭載于“南京房產微政務”公眾號,由市房產局建設并維護,是向全市業主提供的免費公共服務平臺。業內人士稱,現在業主的維權意識越來越成熟,這是一個好的風向標。
同時,也給很多房企帶來壓力,服務不到位就要冒著隨時被業主換掉的風險。 在這一形勢下,如何完善社區服務、提升業主滿意度,成為各大房企關注的問題。
金科生活服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要讓物業服務升級,首先是對服務的創變,讓用戶體驗感更強;其次就是生活的升級,讓用戶的需求和個性化能夠得到進一步滿足;最后就是科技助力,讓社區的生活更加智慧。
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會長沈建忠表示,“作為一個傳統服務向現代化服務業轉型的行業,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隨著互聯網、IT系統、移動客戶端軟件在物業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
同策咨詢南京公司副總經理楊銳表示,大家以往印象中的物業就是提供小區公共設施和家政維修、電梯和機械車位維保、環境維護和綠化養護等服務,這些都屬于傳統服務的范疇。而現在,很多品牌房企的物業公司在業主的生活領域都推出了增值服務,業主可以足不出戶就讓物業代為采購生活用品,甚至物業還可上門提供保潔服務。
在南京,諸如萬科、保利、復地、明發等房企在其開發的新老小區中都研發了物業APP,著力打造物業O2O平臺。目前,這一線上平臺主要包括物業管理、物流、消費、社交等四大板塊以及相應的服務。其中,物業管理類就包括“一鍵解決物業維修”、“APP快捷繳納物業費”等。
有南京的物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眼下公司物業除了提供傳統物業服務外,在業主的生活服務方面也有創新的生活家服務體系,圍繞業主的衣食住行,深度挖掘業主的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社區養老服務、生活團購等滿足業主多方面的需求。
對物業公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業主,因此全方位滿足業主的需求將是未來物業服務的發展方向,“個性化定制”或成為主流,而目前統一劃線的物業管理費未來或許也將“定制化”。
精裝修住宅,朝精細化轉變
今年以來,一線城市以及部分二線城市有關“商品房全面推行精裝修”的話題再度引發大眾關注。南京也發布了相關新政,預示著三年后南京五成以上的商品房都將精裝交付。
其實早在2007年3月,第三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就曾透露一組數據:中國每年住宅裝修造成的浪費高達300多億元。精裝房因為其節能環保、最大化地降低裝修成本等特點逐漸取代了毛坯房產品。近年來,精裝修住宅儼然成為激活南京房地產市場的一劑良藥,尤其是高端住宅市場,精裝產品成為了主流。
萬科、恒大、綠城等知名房企全面推行精裝房,高科、銀城等本土企業也致力于精裝房的研究與開發。 記者了解到,雖說房企在不斷提高精裝房的標準,但是購房者對“精裝房”的投訴依舊不斷,焦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裝修條款中有關材料及其標準的描述不清,二是施工質量問題。
精裝設計師夏超表示,目前批量精裝修住宅還處于發展初期,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缺陷和不足。住建部先后下達的有關裝修的施工設計管理、資質、計價、環保等文件,正是用于指導現階段的批量精裝修市場。
開發商為大眾提供帶裝修的住宅產品總體上來說還是市場進步的表現,精裝修也逐步大眾化,而各家房地產商為提高產品在行業內的競爭力,進一步向消費者靠攏,在精裝修施工、管理及材料使用上不斷優化及相應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進而提升了整體行業的裝修標準及規范。
針對這些問題,房企也在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比如,從前期設計、選材以及后期施工方面均做到有效的管理,前期設計注重客戶的人性化需求,在選材方面與知名品牌廠商進行戰略合作,讓業主對產品真正的放心使用。在后期的施工過程中每一個關鍵節點均嚴格把控,有效組織精裝修施工管理體系。
在新的政府政策和市場走勢中,房地產市場也會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專家表示,離開了“黃金時代”,開發商們面臨的是更加理性、更具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促使房企提高產品競爭力,優化產品質量,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產品,精裝修住宅也朝著更加精細化的方向轉變。
2017年 《南京市關于進一步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今年南京市新建建筑的裝配式建筑占比將超過15%,三成以上新建商品住宅須精裝修交付,到2020年,兩項數據分別提升至30%及50%以上。
一半城鎮新建筑,都將是“綠色”
伴隨著環境污染加劇、人們對居住要求的日益提高,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幾乎是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在發展。 日前,亞馬遜中國發布了2017年互聯網家裝消費趨勢大數據,而從消費者選購家居產品的數據分析中得知,帶有健康、環保性能的家居產品備受網購群體青睞。由此可見,健康環保的家居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隨著政策的支持,人們觀念的轉變,綠色地產和建筑節能日益成為房地產行業的重要議題和發展方向。綠色建筑項目開始日益增多,綠色地產逐漸發展壯大。
結語: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相輔相成的,智能家居影響地產行業的發展,地產行業反之促進智能家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