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已經成為從中央到地方的熱點議題。日前,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印發《關于開展2023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在2022年創建工作的基礎上,今年創建1000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這意味著我國智慧養老建設即將迎來新的提升。
老年友好型社區,顧名思義,就是要讓老人生活得更舒適自在。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就是從餐飲到就醫,從護理到保健,從出行到陪護,將“老年友好”理念融入各個方面,構建居家社區相協調的養老服務體系,讓便捷養老服務觸手可及,把社區真正變為老年人的幸福家園。
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不光是社區的“家務事”,更是各行各業的“社會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一方面,要硬件、軟件相結合,加強社區道路無障礙建設,對老年人住房的地面、如廁洗浴設備等進行適老化改造,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搭建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助力老年人享受智慧化養老服務,如針對社區里的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居委配送智能手環、胸卡等防走失用品,以及智能健康監測設備等;此外,還要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組織開多元化休閑活動,豐富社區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
當然,實現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受益的也并非只有老年人,也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創造無障礙出行環境,同樣也能讓蹣跚學步的幼兒安全出行,應老人之需所配備的公共服務設施,同樣能給年輕人帶來便利。從這個角度來看,建設老年友好型社區,也是在建設全年齡段受益的社區,實現有限資源的最大利用。
目前,我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多元建設主體參與和保障老年友好型社區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機制不健全。如重點老人家庭居住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存在盲點,對社區內獨居、空巢等特殊老年人的底數不清;跨部門協作機制不暢,發揮專業部門、物業、志愿者的相互協作還有差距等。同時,居家適老化改造與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結合度不高,一些區域還未將適老化改造與老年友好型社會創建工作、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等有機結合。如何精準評估社區老年友好現狀,基于社區存在的短板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方案,成為我國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面臨的一大難題。
因此,加快老年友好型社區立法體系建設,完善相關政策規定勢在必行。2020年12月,國家衛健委(全國老齡辦)印發《關于開展示范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對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做出了具體安排,并提出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模式和長效機制;2022年10月,國家衛健委(全國老齡辦)印發《關于命名2022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的通知》,提出加強動態管理,加大監督力度,指導被命名的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持續提升為老服務水平,并公布999個社區為2022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這些社區的老年人居住環境明顯改善,為老服務水平有效提升,增進了老年人在社區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次《通知》要求各地從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六方面著手,創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根據《通知》,“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建成5000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到2035年底,全國城鄉社區普遍達到老年友好型社區標準。
此外,貝殼研究院聯合貝殼公益近日發布的《老年友好社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統籌考慮我國老年友好社區建設過程中的現實性和前瞻性問題,從空間友好、服務友好、人文友好三大維度,構建涵蓋住房建設、交通出行、公共設施、照料服務、健康服務、智慧助老服務、社會參與、再促進就業、尊重關愛9個細分維度、37個基本指標的老年友好社區評價體系,為老年友好型社區環境建設提供了探索性的工作思路。
當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創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無疑會提升養老服務的可及性、便利度,讓老年人有更多幸福感、安全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智慧養老建設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