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就《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區 第2部分:智慧社區評價(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據悉,該國家標準規定了智慧社區評價的術語和定義、評價指標與等級劃分,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智慧社區的評價和認定。
根據《征求意見稿》中的定義,智慧社區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社區場景下的人、事、地、物、情、組織等多維數據資源,提供面向政府、物業、居民和社區企業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類應用,提升社區管理與服務的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一種社區模式。
那么,智慧城市與智慧社區有什么關系呢?
社區作為城市的最基礎的組成單元,是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體應用的體現之一。作為智慧城市的基礎單元,智慧社區是城市智慧化建設的具體應用與最終落腳點。通過在智慧社區建設中取得的成果,相關部門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當下城市居民的真正需求所在,然后積極吸取有利的經驗將其運用到城市其它單元的智慧建設工作當中去,為實現智慧城市建設奠定堅實有利的基礎。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倡導及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下,社區得以迅速發展,呈現了一批規劃前瞻、特色鮮明的智慧社區。如今,步入社區,智能車牌識別系統、車輛管理無人值守設備、智能安防系統各司其職。伴隨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智慧化、個性化、高效率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關鍵詞。我們生活的社區,也因這些數字技術的進步變得更智慧。正是一個個智慧社區才組成了智慧城市。建設好智慧社區,才能建設好智慧城市,讓智慧更有存在感!
當前,隨著疫情常態化的推動,居民對于社區的“安全性”與“便利性”要求愈發凸顯,傳統社區的“滯后性”問題逐步暴露,智慧社區轉型需求日趨迫切。
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智慧社區如何實現轉型?
現在,有很多社區僅憑添加一些智能化設施,就稱自己是智慧社區,但實際上與真正意義上的智慧社區有著“天壤之別”。作為智慧城市的最小單元,智慧社區的建設也如智慧城市一樣,需要從頂層設計入手。
首先,一個涵蓋智慧社區所有板塊功能的數字化“底座”是必不可少的基礎。社區要以信息化技術手段為支撐,努力構建涵蓋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社區建設、社會動員、社會組織、社會領域黨建等于一體的智能化綜合信息服務管理平臺,有效降低物業管理成本、拓展增值服務,讓小區的環境和業主之間智能交互、深度融合,助力智慧社區走向規模發展。
其次,智慧社區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石,其核心在于“以人為本”。社區建設者應結合新時期的發展趨勢,創新管理手段及服務模式,為社區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促進街道工作向精細化、科學化、智慧化轉變,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務,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幸福感。
最后,智慧社區的升級,無疑是科學抗疫的重要環節。社區要充分利用智能化電子化科技手段,構筑“人防+物防+技防”保障體系,通過視頻監控系統、人臉識別門禁、大數據平臺、人證核驗設備等“智防”手段,為基層抗“疫”賦能,打通防疫工作末梢。
結語:智慧社區建設是推進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與智慧城市的發展密不可分。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安全、高效、智能、可持續發展的智慧社區儼然已成為未來社區建設的發展趨勢。